诗书传耕读 文化育新人——国际学院主编《稻里有道—中华经典耕读诗文品读》出版

来源:发布时间:2025-04-24作者:傅晓翎创建部门:人员机构

近日,国际学院国学部教师编写的《稻里有道—中华经典耕读诗文品读》一书,正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。本书由傅晓翎、张宁、陈然、林文华、李达五位一线教师联合编写,以中国文学史为脉络,精选历代经典耕读诗文,从“耕读文化”视角探析耕读文化的思想精髓,为新时代涉农高校耕读教育注入人文内核,助力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农科人才。

 封面.png

厚植文化根脉:从“稻田”里探寻“大道”

本书立足教育部《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》精神,突破传统耕读教育模式,通过诗词歌赋、经典文章的微观品读,引导学生体悟“耕读传家”“晴耕雨读”的文化基因。书中不仅解析作品的艺术价值,更注重挖掘历代经典诗文中蕴含的勤劳、务实、奉献等精神品质,将“脚踏稻田,论文写在大地上”的耕读精神与当代农科学子的使命担当紧密结合。主编傅晓翎老师谈及编书意义时表示:“耕读文化不仅承载了历代文人的情怀与责任,更需要当代青年的传承与弘扬,我们希望以经典耕读诗文为载体,拉近读者与耕读文化的距离,在文化共鸣中树立扎根热土、服务乡村的远大抱负。”

一线教学成果:以文育人,以文化人

全书分总论和五个篇章,以“耕读文化”为主线,串联起先秦至明清的经典耕读作品。通过陶渊明、范成大等文人墨客笔下的耕读图景,《汜胜农书》《齐民要术》等农书总结的农耕智慧,《颜氏家训》《石林治生家训》等家训中的谆谆教诲,立体形象地展现“耕读传家”的精神内涵。该书是国际学院国学部教师团队一线教学实践的成果,国学部主任李达老师介绍:“国学部全体教师多年奋斗在人文素养教学一线,深感耕读教育必须接地气,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。因此,我们在编书时不刻意说教,而是把抽象的耕读思想,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文人故事与诗文作品,让耕读教育入耳入心。”

赋能耕读教育:探索耕读育人新路径

作为老牌农业院校,3200威尼斯vip始终重视耕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本书的出版,是我校全面推进耕读文化教育提质增效工作的成果之一,也是国际学院大力加强耕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实践。书中案例生动、视角独特,不仅为涉农学科学生提供了人文滋养,也为高校耕读教育探索了新路径。编者团队希望通过阅读本书,能够激发更多青年学子对农耕文明的热爱,在新时代背景下,大力弘扬耕读精神,以科技兴农之志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。

未来,国际学院将以本书的出版为起点,继续深入推进耕读教育,充分发挥学院的国际化办学优势,加快国际课程建设,促进农耕智慧的国际对话与资源共享,为培养国际化新型农林人才作出贡献。


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

返回原图
/